明天就要微解封了。
經過這麼長一段時間的 work from home,還沒有說是身心俱疲,畢竟所有需要奔波的事情都已經因為疫情而解除,工作幾乎都在線上完成,偶而進一下辦公室,而且還要協調好同事,你進去我不進去、我進去誰不進去。平常可以在茶水間五四三的人,彼此之間的距離突然拉好遠好遠,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是隱形的帶原者。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648)
- Jul 12 Mon 2021 23:42
微解封.微廢文
- Jun 05 Sat 2021 21:26
夢 - 飛機摔下了
我在一間機車行前面停下來,看著老師父在修著一輛舊型機車的變速箱。那是一輛拼裝三輪車的引擎結構,但是那變速箱看起來非常大、反而像是V6汽缸引擎的變速箱,非常龐大。眼看我在旁邊幫不上什麼忙,便向店裡面的老闆點頭致意。沒注意我為什麼要去那個機車行,是我要修車呢?還是我剛好路過?我也記不真切了。 走著走著,我推開一座複合商場的門想在裡面找廁所,尿急了。我看著指標想要往二樓去,沒想到從樓梯走下來許多人,原來是商場營業時間即將結束,這些人不得不離開商場。倒是,許多人離開商場的路是從中庭另一邊的玻璃門去,我選了一個比較少人走的們。只是,門外一個婦人想要往裡面走,和我同行的另一個人卻是拉著行李箱。我在門口等那位在外面的婦人,門把處貼了個紅色「拉」,不曉得她清不清楚開門的方式呢?一會兒,她很吃力的把門給推開,原來是門太重了,那個婦人沒什麼力氣。我見狀,趕快把門接過來,先給那個婦人進來,然後拉行李的出去後,我再跟著走。 出了門的街道,很像是重慶南路書店街的街景,人潮不多,有趣的是左手邊的景像類似基隆碼頭,有一片開闊的廣場,還可以看到粼粼波光。被那個景色給吸引,我便往左邊的廣場走過去。 當我走在臨水的道路上,左邊的廣場卻是出現一幕景象:距離我約莫數百公尺、大概3,40公尺的高空,一架飛機在空中像是一張紙片的搖搖晃晃,眼看就要落下來。我沒有感得驚恐,而是仔仔細細的看著那架飛機掉下來。即便是飛機掉下來也似乎沒有引起太多的驚恐。機艙像是饅魚罐頭般的平整炸裂掀開,可以清楚看到裡面乘坐的乘客,沒有什麼驚恐,而是都還安坐在座位上,有些人彷彿是遊覽車導遊般站著。我還能清楚看到有兩三排、戴著穆斯林頭巾的婦女,儘管她們右手邊的火舌竄出,卻依然鎮定的坐在座位上,等著前方的人慢慢的疏散。 然後我就醒了,真的是尿急了。 * * * 這陣子都在 WTF,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視訊討論,一對一的,一對二的,一對多的;有些是公務,有些是私人的。昨天晚上是最後一場私人發起的線上聚會。 私人線上聚會,有些團體的反應熱烈,有些團體就是意興闌珊,每個團體都有不同的屬性。我當初發起團體的目標都一樣(發動機),在不同團體卻是不同回應。 果然是我太機動了,乘客們都很安穩呢~
- Feb 28 Sun 2021 10:22
夢一 分不清是玩具還是建材
我和一群人在大賣場的空地上玩耍起來,大概是玩鬼抓人、紅綠燈之類的遊戲,追來追去,好像是一群小孩子。賣場裡的各式各樣的架子或者是櫃子,剛好提供躲藏或者是追逐時的躲避空間,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過了一陣子,似乎是到了當班的時劇,我們這些人一哄而散,陸陸續續了去庫房前面報到。原來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把庫房裡所送出來的物品上架到不同的地方去。其他人都消失輪到我,我沒有選定大件物品或者是包裝完整的貨箱,反而是拿了一個網狀袋-就是那種裝洋蔥的網狀袋-的貨品。
奇怪的是這個貨品上面只有條碼,沒有其他的文字說明。
- Jan 09 Sat 2021 23:30
換你帶了
「接下來換你帶了!」
晚餐吃到一半的我突然嚇了一跳,幾乎要口中的義大利麵吐出來,因為,開口說話的人是坐在對面的宗堅老師。
和宗堅老師的緣份結得頗早,那時在馬偕協談中心全職實習到了下半年,聽得淡江大學心諮所開了「表達性藝術治療」,便先問了曾拜宗堅老師為老闆的同事、還央貓督導大人能不能讓我去,從此我就開始為期18週、每週三上午淡水、中午趕回台北接案的通勤人生。至於認識張娜娜、何津津,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 Dec 30 Wed 2020 15:31
武漢肺炎快快去的2021期望
哀傷的是,武漢肺炎橫行的這年,從年頭到年尾,世界各地幾乎在封城鎖國,哪兒都去不成,也幸好台灣因應得早,才能在島內趴趴走或者是參加各式講座,真是幸運。雖然肺炎疫苗已經問世,疫情要實際控制不曉得要等到猴年馬月,出國旅遊大概還要好幾年,至少,我還能在此發廢文回顧。
●買到一大盒的口罩。年初見到貓督導的一篇貼文,提到肺炎的可能影響,這給了我靈感,進到大賣場時就立刻買了一組兩盒的口罩。沒想到過年前便進入流行期,買口罩簡直成了全民運動,而我卻因口罩已備而倖免於陷入焦慮,還能分給家人。何其幸運。
●高階臨床督導訓練課程。這個也是在某個友人的臉書上見的訊息(又是臉書貼文),想想自己也該來認真上課,再加上為了學費折扣、立刻繳清所有費用。想也知道,這課還真的在四月受到肺炎影響而中斷,幸好十月又接續上了。同時,我也因著這些課程而得以累積明年執登的學分,算是一魚兩吃吧。
- Oct 31 Sat 2020 23:44
美食天堂
7-11 我們在店裡度過了最愉快的時光。《一食入魂》
飢餓是最好的調味料,人情是最好的裝飾品。身為鐵人料理企畫的作者,有一次在北海道出外景收工後的深夜,街道上只有一家尚亮著燈的的7-ELEVEN。此時對工作人員來說,明亮白色燈光、甚至還帶著慘白感、或許也沒有座椅的便利商店,就是他們當下的三星級餐廳。
- Oct 24 Sat 2020 23:11
後現代揉麵團
早上參加了一場研習,是黃素非老師的「挑戰生命經驗的藝術與運用」,從敍事治療的精神談起,聊到現代/後現代,以及運用所謂的高階技術。一整天的工作坊,腦子燒了一天,也想讓身體動一動,便走一個多小時的路回家。
- Oct 17 Sat 2020 22:25
dharma/達磨麵粉
與心理分析相關的字源:希臘文therapeia也意味著照料。字根是dher,意味著提攜、支持、把握,與dharma有關,這個梵文意味著「習性」與「習慣」,有「支援者」(carrier)的含義。治療師就是支持與照料的人,如同僕人一樣(希臘文是theraps、therapon)。《自殺與靈魂》
- Oct 11 Sun 2020 13:06
Bread therapy開箱
Your order of 18 August 2020,這是我當時下訂單的日子,距離9/28出版日還有40天。那天心血來潮,想查查bread therapy的相關資料,竟然就跳出amazon的書單 Bread Therapy - The Mindful Art of Baking Bread,而且美國和英國的售標不同,18鎂對11磅,換算下來還是英國便宜,立刻註冊了英國帳號,拿出信用卡,買了下來。
- Oct 03 Sat 2020 18:59
麵包的造型
「因為是使用可塑性極高的麵粉,基本上什麼形狀都行。…日本有烏龍麵、蕎麥麵、素麵的麵條類的設計,這是以簡素為宗旨的日本人生活感所產生的『和』的造型。」《請偷走海報!》
看的雜書越多,從中間得到的樂趣也越多,和麵包的聯想也跟著豐富起來了。本書作者原研哉是位設計師,他的文章基本上是環繞著設計為主,而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建築師的通心粉展〉,談的是他所策展的活動。 麵包有各式各樣的造型,也因主要材質變化而口感有所不同,例如菠蘿麵包、法國棍子、布里歐、可頌、丹麥…,但我壓根兒沒想過將麵粉和建築材料類比,開啟新視野。
- Sep 25 Fri 2020 21:37
寫在Bread Therapy開箱之前
收到包裹到達的通知後,我並沒有被這股開心沖昏了頭,反而想著,要是這本書開了箱之後,會不會我也受到書裡目錄或內容的影響呢?於是我便打定了主意,發這篇文章「寫在Bread Therapy開箱之前」,至少先留下證據,以便讓我在著手自己的「麵包聊療」時,回頭檢視自己有沒有被這本書的內容給牽著鼻子走而少了自己的原創性。雖然我自己的「麵包聊療」(?)不曉得何時才會面世啦。
- Sep 19 Sat 2020 09:51
麵包,像極了人生
麵包是每天的主食,也被當成解釋基督信仰的一種隱喻。基督徒在基督聖體內合而為一,有如麥粒在麵包內合而為一。基督是饑民的麵包。基督消化了基督徒,將他們與自己的身體結合在一起。靈性的成長有如烹飪,四世紀時,奧古斯丁曾經在一次常有人引用的講道詞中,用佛教與伊斯蘭教中也能找到的類似象徵來解釋這個過程。「當你除了身上的魔,你就『磨成了粉』。當你受了洗,你就『發了酵』。當你接納了聖靈之火,你就『烤成了』」。《帝國與料理》<第五章 歐洲與美洲的基督教料理,西元100年至1650年>
- Sep 12 Sat 2020 22:20
河合隼雄《關於衰老這件事》
那天在圖書館的書架上看到一本書,是河合隼雄的。其實我之前看過不少他的書,大多是關於榮格或沙遊的心理治療,圖書分類位置大多在書架17幾或者是81幾。有趣的是這本竟然不是放在那些地區,而是在54幾。基於河合隼雄的姓名,我並沒有多想,便從書架上拿了下來,想說回家再慢慢看。
這本書每篇的文字都不多,算算大概6,700個字。在前言中,河合隼雄提到,這是每天連載的專輯;我想,就每天的文字量來說,並不算多,但每天寫稿而且還要帶點小東西放在裡面,多少還是有點壓力的。以他的資歷和年紀而言,寫出這樣子的小文章其實是殺雞用牛刀,這麼說吧,資深榮格分析師總能在生活觀察中帶著小小的禮物,送給讀者,其實是讀者之福。
- Sep 02 Wed 2020 19:53
麵包內在之旅
「準備好材料之後,就可以開始揉麵團;揉好麵團,等待發酵,可能三小時,可能五小時,不一定,看氣溫而定。等到麵團膨脹到原本兩倍或三倍大,就可以開始進烤箱烘焙,可能二十分鐘,可能要到一個小時,看麵團大小,也依烤箱爐溫而定。等到麵包表面呈現金黃色,差不多就可以出爐了。」
一般來說,故事裡面都有主角,可能是公主或是王子,可能是動物,例如小豬、野狼、小熊,或者是自然界裡的事物,例如北風與太陽,還有那個無名旅人;也可以像是有名有姓、想要練習讓自己飛得更快的海鷗岳納珊。噢,對了,那個從石頭蹦出來、大鬧天宮後又被壓在石頭山底下500年的孫悟空,其實也是動物。什麼?小熊維尼也是!
- Jun 30 Tue 2020 16:56
換我寫心得了
先謝謝各位一學年/一學期前來實習。這累積下來的互動時間,差不多有40/20天,不算短的日子。以我最近持續兩三年的連續個案來說,差不多是四、五十次的會談,也頗有感觸。
謝謝你們,最表淺的理由是,提升機構的接案能量、服務了更多的當事人,支持更多的系統。這個感謝的原因可以數字化,也最容易呈現。
謝謝你們,更深層的理由是和我自己有關了。淺一點的是,想磨練自己功夫。我接受督導訓至少是十年前的事情,在這些年來,固然直接服務沒有拋下,然而督導和直接會談還是有些差別,工作時間、討論意願、個人議題…等都不盡相同,更何況是個別差異。如何在督導過程中,把你們的生命經驗及諮商技術給整理一下,提升你們的接案及概念化能力,成為教學相長的機會。對我來說,這也是一種挑戰。到現在還是。
- Jun 12 Fri 2020 22:29
被放鴿子的抱怨文
由於工作機構的緣故,這幾年來陸陸續續接了些兼職實習心理師,通常是在一月下旬開始前來詢問、申請下個學年度實習的機會。每年平均有兩位前來實習,算算也有十來位了;嚴格來講,近十年來總共督導超過二十位實習心理師,全職、兼職實習生都有,但以兼職實習生為大宗。
帶領實習生不是我的正式工作,不會有額外的加給或福利,然而,實習生有助於提升服務量:原本狀況不夠嚴重、尚未列入服務計畫的當事人,改由實習生接手,相對的我只要付出督導時間,以一換二或換三四,還有足夠心力處理較棘手或緊急的案子,想想也是值得。在這點上,實習生有案源、機構提升服務量、我增加服務品質、當事人獲得協助,想想,這是四方獲利、皆大歡喜的局面。
- May 19 Tue 2020 09:00
表現靈魂面貌
「人類的深層心理和繪本,兩者的關係說不定是最深的。所以,我在做臨床心理的那些同伴,有很多人都很喜歡繪本。此外,來面談的人也會帶自己喜歡的繪本過來。這些繪本幾乎都和心靈問題有關。想像的情境包含在故事裡面,由於人們內心深處的一些真實很難述說出來,所以,故事就往往能帶給人們想像的情境。從這個角度來看,成人看繪本的意義就更加深遠。之前柳田先生用『靈魂』來形容,我在想,說不定繪本就是表現真實靈魂的最佳媒體。」《繪本之力》
河合隼雄還另外提到「大人比較好騙,小孩則不會輕易放水」, 換句話說,治療兒童反而是更具挑戰的事情,因為大人往往會躲在語言的背後而不會承認自己的狀況 ,或者是用自己的理性思考這是怎麼一回事。然而,孩子是很直接的,他們依著自己的直覺在和治療師互動,毫不掩飾,因此和孩子工作會是很大的挑戰,也會是絕佳的成長機會。
- Mar 01 Sun 2020 20:47
夢0301
我自告奮勇要幫忙搬一些書籍簿本,一來是因為我需要這些,元來主事者是個正妹,我難以抗拒。我跟著她走到一個無尾巷,左手邊有間小屋子,有點像是庫房又有點像是廁所,她很快走了進去。當我把紙箱放在屋外的洗手台時,不小心碰掉了一個半透明的置物盒,很明顯那是鉛筆盒,可以看到裡面有一些原子筆和鉛筆的文具。我怕正妹出來發現我做了什麼事情,趕緊伸手到明溝把鉛筆盒撈起來,重新放回 水泥台上,只是當我撈起了鉛筆盒後,又看看淺淺的水裡還有一個長條狀的白色鉛筆芯盒,我趕緊把它撈起來,甩的甩,又衣服上蹭了兩下,才又重新塞回去如盒裡。不久,正妹出來了,帶著一疊的簿本,我接過想放進紙箱,跟著她走了。
本來我以為跟著她直接穿越操場就可以到達目的地了,沒想到進到校園裡,發現那操場圍了整齊的一群學生,要我搬著著紙箱穿過那麼多的人群,其實有點困難。於是我跟著她繞道而行:先經過了一個穿堂,想辦法想要繞過這些學生,發現前面沒有路,唯一要過這些學生的方式,便是向下走,走向一個開放廣場,大概有兩三層樓深的廣場,有點兒像是羅馬競技場。雖然這裡不像是迷宮,不過在這個開放的廣場要找到正確繞過這些學生的路徑,還真的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