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ourtesy: Irene Hsu
九二一20週年的前夕,我來到熟悉的酒樓.九樓*參加《從相遇到療癒:自我關照的藝術遇療》的新書發表會。說是新書發表會顯得俗套,倒不如是聽聽其他工作者分享他們自己的生命經驗以及與藝術相遇之際的轉化過程。
吳明富老師是藝術治療的前輩,這是我第一次和他相見,多少有些期待在他的分享獲得些靈感。
本書的主要作者是他,當然由他先上場。「與『木工』相遇」是他的主題,從他大學的木工課開始、聊到他在911之前到達紐約以及911之後的青少年工作,還有他在頭城的家,以及他和不同木作工作者的相遇。
如果這只是單純聊著木工,大概這本書也不會有這副標-自我關照的藝術遇療,我也不會在下班後來到現場,
突然,這張簡報「手工藝療癒因子」特別吸引我,趕緊拿出手機拍照…呃…無法對焦,囧…
幸好,旁邊有位老大交待的仙子,剛好看見她掌中的手機,急忙商她拍照。只見她拿著手機,輕鬆變焦、對焦、拍照。DONE。
從這張簡報開始,我仿效另一場講座的心得:麵包聊遇課程與烘焙專修課程,依木工與麵包的分別,寫下這篇短(ㄈㄟˋ)文(ㄨㄣˊ)。
手工藝療癒因子
1.媒材與創造力的啟發
前者材質硬,形塑需要刀鋸磨切,而且作品可以在不同的空間裡保存很久;後者材質柔軟,形塑需要揉捏拉扯壓,成品不耐久放,但可以在身體變成忠心不貳的肥肉。
2.手作成就感的獲得
前者操作不同工具(電鋸、磨砂機、鉋刀、電鑽、鑿子…)與木材相遇;後者雙手就是工具,與麵團親密接觸。
3.人我關係的連結
木作成品製作太多之後可以送人,成為某人的日常物件;後者,呃…通常下肚隔天就出來了…
4.抒壓與轉移關注
前者專注的程度極高,操作工具稍一不慎可能見紅,轉移關注效果極佳;後者抒壓程度極高,摔捏擠扭樣樣都來,麵團只是變形不會破裂。
5.自我身份的認同
前者透過工具將創作者的靈魂放進作品,而且使用的材質已無生命;後者歷經材質形態變化,與活活潑潑的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共同合作。
6.生理和認知技能的發展
前者需要較高認知技能方能順利運用工具;後者幾乎可以只靠身體本能即可完成,可視為職能治療之一。
7.身體的控制與生命意義的關照
呃…掰不下去了… XDD
吳明富老師提到他參照了不少文獻,整理出上述七點療癒因子,這是教授的擅長,令我讚歎。謹以此文向他致意。
*酒樓.九樓,係我之前實習機構所在的樓層,取其諧音而成酒樓。
- Sep 21 Sat 2019 14:36
從相遇到療癒;從麵包到香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