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B上,看到朋友成為Yalom的粉絲,想想自己也讀過他寫的那麼多本書,當然也是他的粉絲囉,於是便成為Yalom九千多個粉絲中的一名。
他更新了他的照片,是在Freud故居拍的,相片裡的另一位不曉得是誰。突然有種很奇怪的感覺,那個在書本裡我所認識的他和真實照片裡的他,竟然有不小的落差在。是他露出蒼老的模樣。是吧。78歲。
在「凝視太陽」裡Yalom提到他的三位老師對他的影響,而我其實也在不知不覺間將他視為我的老師之一,雖然他從沒見過我,他在書裡所流露出的風範卻是我所景仰,我就偷偷的視他為老師。
這不是偶然。
Yalom取徑Harry Stack Sullivan,將人際互動歷程運用於心理治療裡。
跳脫了Carl Rogers的個人中心所謂無條件的支持、正確的同理、正向積極的關懷,而將活生生治療師這個「人」置於治療脈絡裡。
跳脫了Freud精神分析讓分析師躲在躺椅之後,而是和當事人側面相對,有所逃、有所不逃。
Yalom體現歐陸存在主義,除了談論空無的死亡焦慮,更具體於實際生活層面。
跳脫了B. F. Skinner見樹不見林的行為主義,將個人行為背後的深度加以探討,然後訴求創造屬於個人的意義。
跳脫了後現代主義看似無骨架的建構論,在存在主義的架構下致力於協助當事人面對自身的處境。
我對這些理論只懂皮毛,上述的評論宥於淺薄的理解而無法深入,然而這不會減損 Yalom 成為我的老師。一如我不必瞭解太陽發光發熱背後的原理,仍能享受冬陽的美好。
這不是偶然,因為,
我在三重長大的大家庭經驗就是活在人際互動之中,
我受母親影響國中就讀過一些談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教經典。
你可以親近 Yalom。就從「愛情劊子手」開始吧。
- Nov 14 Sat 2009 22:22
我成了 Irvin D. Yalom 的粉絲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