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毋寧說這篇是食記,更像是遊記。我按著地圖在市區逛著逛著走到連得堂,沿途看了台南的巷弄風情,感覺挺舒適的。來到店裡,問了店家能不能拍照,我才放心的拍了起來-或許店家早已習慣在工作時被拍照了吧。不過,我並不是一直在拍照,而是一邊聊著一邊拍照,對方也很自然的應對著,毫無不悅。
這麼大的烤爐,涼快的冬天倒是會吸引一堆人進來取暖,工作時也不會感到「太」難過;到了夏天又擁進一堆觀光客時…嘖嘖,這可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情況了。
起爐後趁熱趁軟三兩下翻捲起來,變涼成型後的模樣。
刀起刀落,俐落得很。
倒麵糊。
一人限購兩包。隨後進來了幾位人客,問沒有雞蛋口味還在猶豫,後來的幾組人是一人一袋的買了就走,結果我還拍不到十張照片,店家就說煎餅已經完售,明天請早。就算是預約取貨,也早就排到明年不知幾月去了。至於其他產品仍有售,只是詢問度就沒那麼高了。
人潮始終不斷,一直沒停過。台南小店,魅力無窮,難以抵擋。
連得堂餅店
台南市北區崇安街54號
同場加映的麵店
連得堂的巷口是家麵店,老阿嬤的臉上刻滿歲月的痕跡,卻是活力依舊。看著她翻麵、曬麵,忍不住我問了她能否拍照,兩個人就聊開了。
乾燥中的竹籠。看這顏色便曉得有歷史了。
連這個門框也很有歷史…
不同粗細的麵。排列不是很整齊,看得出來是阿嬤整的麵。儘管如此,值此食品安全層出不窮的時刻,看到有溫度的雙手在慢慢的工作著,內心也感到踏實多了。
前陣子讀完《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感觸良多,『工業化和全球化』固然是黑心食品的溫床,但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人與土地的連結,這中間不但多了上下其手的空間,更讓『食物』變成了『食品』,誰都沒得到好處,就只有商人得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