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肺部深處還有些兒痰,不易排出之外,發燒也退了,骨頭也不酸痛了,昨夜幾乎是一覺到天亮,只中間起床上了次廁所。
就這麼個動作,重新回到床上時,迷迷矇矇間,腦中飄過一個念頭:真是對不起父母。怎會這麼不小心讓自己感冒了,還讓母親擔心。
怎麼我已頭髮花白、年紀一把,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麼久了,怎麼還是會覺得自己的感冒對不起父母、沒盡到照顧好的責任呢?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這句話也太好用了吧,有哪個人不是如此呢?當然,花果山美猴王例外,他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
生病時*,內心會有種種心情轉折,從一開始的否認:不可能、怎麼會是我,到接下來的憤怒:為什麼是我、為什麼不是某某,然後是討價還價:可以讓我少受點苦嗎、我要趕快好起來,到後來的沮喪:我好倒楣噢,最後,才是接受:好吧、認命了。
這有點兒像是成住壞空,只不過成住壞空說的是事物的狀態,上述的心情轉折是個大方向,說的是人面臨難逃的生命終點可能會出現的情緒**-這些情緒不是逐個出現,也不會是線性函數的一二三四,而像是個此起彼落的大自然花園,有這個,也有那個;這個多些、那個少些。
情緒,不會是單一向度的直述句,而是隨著時空推移演變的關係複合句。
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光是一個「不敢」,裡頭就包含了許多層情緒與意義:禁令、期待、要求、後悔、擔心、自責、無能、害怕…或者,總而言之,簡稱為孝。
好複雜。是,也不是。情緒的本質就「是」很複雜,「不是」我想太多。最簡單的來看,是我昨天傍晚打了通電話回家,跟老媽說了我的現況,燒退了、比較有精神了,還跟她說不好意思,我讓她擔心了。
從小到大,讓她擔心的事可多了,雖不是用罄竹難書來形容,至少是落落長一串。想著想著,我就睡著了…
擔不完的心。
*Elisabeth Kubler-Ross於《論死亡與臨終》裡談論的是臨終者的心態反應,在此我引申為生病者面對疾病時的反應。另參見《當綠葉緩緩落下》,該書對於悲傷有更詳盡的論述與分享。
**依據Greenberg的《情緒焦點治療》,情緒可分為三類:原級情緒、次級情緒、工具性情緒。原級情緒(喜怒哀樂愛惡懼等)指的是面對事件時,最早出現的情緒;次級情緒則是伴隨著原級情緒而出現的情緒,也就是情緒的情緒;工具性則是最複雜、最後出現的情緒,意指可以獲致某種結果而出現的情緒。
- Sep 09 Fri 2011 21:49
蛤蜊第四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