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孤獨,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會暫時隱形退去,
就如病患二,在遇到護士巡房時,
整個人彷彿從孤獨的繭中走了出來,
話變多、精神變好,人也特別高興,
有時候,孤獨似乎是很容易被趕走的。

無意義。
是呀,如果沒有書的話,大部分的時間是很難熬的,
這對我來說,是再真確不過了。
是該感謝有書嗎?
還是感謝教我識字的老師?
還是只因為我懂得找事做?
意義,似乎是向外尋找的,不過,看著病患二,
雖然幾乎都躺在床上,哪裡也去不得,
卻偶爾見他舉起雙手,向外伸展、向內合併,
如此來來回回好幾次,努力讓自己的身軀活動,
絲毫不因臥床而停止活動。相對的,病患一,
能夠慢慢拖著點滴架走動、上廁所,
大多數的時間只是坐在椅子上望著窗外,
除了偶爾上廁所外,幾乎沒什麼動作。
不知是不是他對自己的狀況感到絕望了。
反觀自己,躺在床上就是看書,坐著也是看書,
再不然就是睡覺,
要是沒了書,恐怕在醫院的日子會更空虛、更難過。
當我們習於以「做什麼」來讓自己忘記日常生活之無意義時,
汲汲營營是擺脫空虛的最佳良方,
卻也少了「追尋」生命意義的機會。
如果意義必須透過向外求取「什麼」而獲得,
我倒是從病患二身上見到:
自己身體的所在其實也提供了生命意義,而非只是任何作為的工具。

換個角度看,當我沒能照顧好自己、住進醫院時,
見到病患三瘦骨如材的身軀,看到無精打采的病患一時,
死亡從我身旁經過,輕輕向我招手,
提醒著我:死亡,就在左近而已。
在行動自如時,我們往往看不見死亡的存在、忽視它的存在,
甚至會去從事刺激冒險的事情來嘲弄它,
彷彿我們有用不完的精力、花不完的時間、永不休止的生命,
然而,
當我們抱持著這種想法,
將許許多多的現在給虛擲到未知的未來時,
同時也忘了死亡所帶給我們的禮物:活在當下。
也因此,我們總有用不完的藉口去逃避現實,
卻沒能真實的與自己接觸,一直要到生命軌道出現斷裂隙縫,
才有機會仔細檢視生命的存在,數算著死亡給我們的禮物。

走筆至此,幸好我在身體還算健康、頭腦還算清楚時,
讀了存在主義治療,而且是身體力行版。謝天謝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